當地時間12月26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迎來12月26日執政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圖為安倍晉三抵達靖國神社。
  中新社布魯塞爾1月2日電 (記者 沈晨)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吳海龍大使近日在歐盟專業媒體《新歐洲》上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發表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43年前在華沙跪下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如果安倍不能正視和深刻反省歷史,只能使日本繼續跪在歷史的被告席上。
  吳海龍提到,二戰之後,遠離戰爭創傷、實現永久和平的強烈共同願望,賦予歐洲各國和人民推動一體化的巨大動力。這個歷史進程中,德國對歷史問題的全面深刻反省,及其摒棄納粹主義的明確和堅定態度,是歐洲實現真正和解、保持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1970年12月7日,前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謝罪的一幕,令歐洲和世界動容。德國曆屆政府不僅承擔戰爭罪責,真誠向納粹受害者道歉,而且採取各種措施,讓年輕人充分瞭解納粹德國的罪行,牢記那段不光彩的歷史。前兩年,我曾專門參觀勃蘭登堡門附近的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紀念碑群,那2711塊方碑震撼人心,時刻在警示後人,納粹德國的歷史絕不能重演。
  吳海龍強調指出,然而,70年來,日本一直未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撫平當年侵略戰爭給亞洲人民帶來的嚴重創傷。在東京,也有一個很容易讓人想起二戰的地方,那就是靖國神社。它至今仍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他們無一不是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發動者和指揮者,對亞洲人民血債纍纍。
  吳海龍說,與德國領導人向猶太人死難者下跪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領導人卻屢屢向發動侵略戰爭的戰犯“致敬”。過去數十年來,日本領導人或政府高級官員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肆意踐踏人類良知,嚴重傷害了中國及其他亞洲戰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
  他說,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能否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日本國內有一些勢力至今不願接受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企圖為過去發動的侵略戰爭翻案,這是日本與有關亞洲鄰國關係長期不睦的根源所在。我曾同一些歐洲朋友談到,試想如果德國在歷史問題上也像如今的日本,歐洲其他國家的政府和人民又將以何種態度對待德國?歐洲何以保持70年的和平與繁榮?歐盟又從哪裡來?
  他表示,去年5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德國波茨坦會議舊址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是用幾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是二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後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後的勝利果實。任何否認或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和亞洲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完)  (原標題: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撰文 對比德日對歷史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98yuqw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